看女人,或是听相声
首先,我是不会介绍剧情的,要么自己去剧场看,要么,你们就为没有看过,而遗憾终生吧。
在家第N次看过《这一夜,women说相声》台湾演出的DVD之后,才去的北展,一路上,都在回味着这三个女人的表演。方芳,最近一次的演出,是在大S和罗志祥主演的偶像剧《转角遇上爱》,事实上,我向所有我的85后的朋友们介绍她时,都是以这部剧集为例的,至于我的同龄人们,《追妻三人行》的牛妈,你们总还有印象吧?至于萧艾和邓程惠,如果对台湾舞台剧没有深刻地认识,基本上是无法对她们有什么了解的,不幸的是,我对台湾的舞台剧,基本和你们所知道的,没有太大差别。。。
还是说北京的演出吧,抛开方芳不谈,倒是对杨婷,我还有些期待。毕竟,中戏出身,也在舞台剧之一亩三分地儿打了这么多年的滚。不过看过之后,她的表演也就是中规中距罢了。倒是阿雅,居然给了我不小的惊喜。
说实话,之前我看阿雅,还完全停留在《我猜》里的那个接吴宗宪下茬儿的黄毛丫头阶段,再加上《锉冰进行曲》和《壁花小姐》,总觉得这是个有点儿二百五的孩子。不过台湾的女艺人们似乎总是有个三十岁现象,过了三十这道坎,要么突然仪态万方,要么突然风情万种,像小S和阿雅这样的鬼马少女,转型成功的寥寥无几。君不见少男杀手徐怀钰,已经要靠cosplay蔡依琳为生,范晓萱熬了这么多年,最近已经开始趟摇滚的浑水了。
还是回到演出本身吧,因为之前已经无数次看过台湾版的DVD,对所有的剧情、台词、桥段已经烂熟于胸。所以,我完全是从对比的角度,欣赏演出的。两个“红宝”,因为大陆版的杨婷与“蓝钻”阿雅的年龄相仿,至少是看上去相仿吧,所以无法像邓程惠那样,在年龄上大做文章,所以与此相关的包袱,全部被大陆版抛弃,有些可惜,不过还算不影响全剧的完整性。让我遗憾的是,杨婷一直没有跳出台湾版,演出自己的风格,一开始还被阿雅的台湾国语带得有些嗲声嗲气,不过幸好改正的还算快。但是因为原来的角色设计实在是有些差距,杨版的“红宝”,没有邓版“欧巴桑”的韵味,倒多了些“傻大姐”的感觉,使原本势均力敌的蓝钻红宝,显得有些失衡。
阿雅的“蓝钻”,给了我不少的惊喜,台词念的,堪称柔媚入骨,大概是多年主持综艺节目的缘故,比起萧艾,表演得更放得开,不过应该只是表演风格的不同,倒不存在谁坏谁好的区别。只是,阿雅的风格,如果放在别的剧目里,是否适合,倒是见仁见智了。最可惜的是,在演出中,阿雅应该是受过去的形象所累,在一些温情的,需要沉下来的段落,表现的稍稍有点过,而且,在这些段落中,有些低龄的观众,大概是因为一看到她,就想起“我猜”或是其他综艺节目,总还是会爆发笑声,使观众席和舞台有些矛盾,不过,或许这也算得上是“间离效果”吧。
方芳就不多说了,八十年代在台湾走红的艺人们,还活到现在的,都已经人老成精了,拉到舞台上,有一个算一个,魅力是后辈们无法匹敌的。京剧,黄梅,梆子,歌仔戏,功底之深厚,足以使国内大多数专业相声演员洗洗睡了。倒不知她老人家,有没有到德云社兼任顾问之职的打算。
能回忆起的一些细节:
还是有些贴近北京的东西,“旅程”中,方芳把襄阳路的A货,改到了秀水街,阿雅在“立可肥”中,大喊“我要吃大董烤鸭”,因为怕内地观众听不懂歌仔戏,阿亚在方芳每唱一句后,都用国语进行翻译。方芳对搬桌子,递“女书”的小弟,多次轻声地说谢谢。。。
可能是因为在北京的缘故,陈水扁、李登辉两位大佬,没有像在台湾一样略加隐讳,赖导可能真的是“统派”。
遗憾的是:
身后的那位男士,一直不停的向女伴介绍着剧情;前排的观众,手机多次响起,先是铃声,后是震动,让我这等每月话费不过百元之辈,大感汗颜;全剧谢幕之后,北京的观众,并没有鼓掌请演员二次谢幕的习惯。。。
最后想说的:
无论是去看女人,或是听相声,我都没有失望!!!
又及:警告诸位,今后去剧场,请尽量不要着运动装前往,容易被当作黄牛党,切身之痛,痛切!痛切!